目前,有三種形式的水質分析儀器,分別是:實驗室分析儀器、便攜式分析儀器以及在線水質分析儀器;
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出現的時間最晚,但是成長迅速,特別是最近幾年,備受關注,曝光率遠超其他兩種,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傳說中的“后發優勢”?
一起來看看:最近,在電視、報紙、網絡、微博、微信等傳統和非傳統媒體上,凡是涉及到環境保護和水安全的場合,“自動監測”、“在線監測”這類字眼幾乎都會現身。前段時間環保部召開關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的會議,也明確提出來了“要加快推進水質自動站建設。逐步建立起以自動監測為主,手動監測為輔的監測模式?”(據說,這次會議的成果之一就是在2018年,政府會投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1200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驚不驚喜?)
即將在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在第十條的條文中更是明確規定:
“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和噪聲的分貝數,按照下列方法和順序計算:
(一) 納稅人安裝使用符合國家規定和監測規范的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的,按照污染物自動監測數據計算;
(二) 納稅人未安裝使用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的,按照監測機構出具的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的監測數據計算;”
解釋一下:目前中國水污染物的自動監測設備分為流量監測設備和濃度監測設備兩種(濃度與流量的乘積就是污染物總量),濃度監測設備就是通常所說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
更重要的是:根據這部法律,環境稅應稅污染物排放量數據的取得,首先采用自動監測設備的數據,其次才是“監測機構出具的數據”-目前監測機構采用的水質分析儀器多是實驗室或者少數便攜式分析儀器(針對必須在現場測試的個別指標)。
可以說,這部環境稅法正式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立了水質分析儀器的地位。
那么,這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在線水質分析儀器到底是何方神圣?為什么這樣受追捧呢?
權威的定義是: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代號為ISO15839《水質-在線傳感器/分析設備的規范及性能檢驗》標準中的定義:在線分析傳感器/設備(on-linesensor/analyzingequipment) ,是一種自動測量設備,可以連續(或以給定頻率)輸出與溶液中測量到的一種或多種被測物的數值成比例的信號。